- 第一次抱母亲设计 2013/4/10
-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设计 2013/4/8
- 第一次抱母亲五_教学反思__案例_课文_课堂实录 2011/4/29
- 第一次抱母亲四_教学反思__案例_课文_课堂实录 2011/4/29
- 第一次抱母亲三_教学反思__案例_课文_课堂实录 2011/4/29
教学目标:
1.学生能够正确识写“脖”、“摔”、“翻”、“越”、“瘦”这几个字,识读绿线中的“疚”字,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。
2.学生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联系上下文理解“愧疚”、“担子”、“翻山越岭”等重点词语的含义。
3.品味体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,贴近发现“我”的情感,感悟母亲博大的心灵和无私奉献,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式(朗读、写作、想象等)将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。
教学过程:
第一课时
一、导入设疑,激发兴趣
1.同学们,长这么大还记得妈妈抱我们的情景吗?把你印象最深的那次说给大家听听,尤其要说出自己的感受。
2.今天我们又要学一篇和母亲有关的文章,看老师写课题:第一次抱母亲。
(指导:“第”是竹字头的“第”,“抱”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。)
3.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,你们有什么疑问吗?
(一般情况下都是母亲抱儿女,而这里却是儿子抱母亲。)在学生谈了自己的感受后,进而引导质疑(并用电脑显示以下这些问题):谁抱母亲?为什么要抱母亲?抱母亲的时候,“我”有怎样的感受?母亲的感受又是怎样的?等等。
师:前两个问题,谁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?好的,你来朗读。(1-2位学生说完,请学生读读课文有关句子)
出示:
母亲病了,住在医院里。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。轮到我的那天,护士进来换床单,让母亲起来。母亲病得不轻,转身下床都很吃力。我赶紧说:“妈,你别动,我来抱你。”
点评:你每个字音都读得非常准;声音响亮,了不起;这个词你读得真好。
过渡:哦,原来作者是因为这个抱母亲的。那么作者是怎么抱的?抱母亲的时候,“我”的心情怎样?母亲的感受又是怎样的?现在就请你带着这些问题,像刚才的同学那样将课文好好读读。
二、初读课文,读正确,读通课文。
1.学生带着问题,自由大声地朗读,借助拼音,联系正确朗读课文。
师:刚才有的同学捧着课本,专心致志,有的同学声音响亮,表情变化丰富,有的同学时而朗读,时而沉默无语,总之,你们都是非常投入,真令老师欣赏。
2.反馈朗读情况。
(1)师问:课文读完了,你们解决了什么问题?
交流,小结,过渡到朗读的任务上来:问题的答案你们找的真准,课文中的生词你能够读准吗?
(2)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,检查认读情况。
脖子 摔倒瘦小 翻山越岭
责怪 担子 愧疚 突发奇想
A指名认读,相机正音。齐读。
B理解词语,学写生字。
学习“脖”、“摔”、“瘦”、“翻”字的写法:
理解“责怪”的意思:
第一步,创设情景:
第二步:近义词理解
第三步:读课文,结合具体语句来理解。
理解“担子”的意思:
第一步:插图理解担子
第二步:查词典理解担子的其它意思。
第三步:理解书中担子的意思。
理解“翻山越岭”的意思:
第一步:理解结构——一对近义词组成的四次词语。
第二步:翻越是什么?山岭是什么?
第三步:说说词语意思是什么?】
第四步:想想还有哪些这样结构的词语。如:披荆斩棘、跋山涉水、降龙伏虎、挑肥拣瘦、捕风捉影、斩钉截铁、丢盔弃甲、左顾右盼、戴月披星、思前想后
理解“愧疚”的意思:
拆分法理解词语。
理解“突发奇想”的意思:
根据提供的多项意思选择“发”与“奇”的意思。
发
(1)交付,送出;
(2)放,射;
(3)表达,阐述;
(4)散开,分散;
(5)产生,出现;
(6)公布,宣布。
奇
(1)特殊的,稀罕,不常见的:~闻。~迹。~志。~观。~妙。~巧。
(2)出人意料的,令人不测的:~兵。~计。~袭。出~制胜。
(3)怪异,惊异,引以为奇:~怪。人皆~之。惊~。不足为~。
(2)现在,老师请同学来分小节读读课文。(指名分小节读)
【适时指导、提示一些语句注意点】:
"赶紧"读说的话速度快一些,表达我对母亲的一种体贴,一种关爱之情。"妈"喊响一点,"妈,你别动"表达一种急切。
"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。"读出无力的语气,要体会,要想到她是个病人才能读好。
有一句话大家要注意:“背(bèi)上背(bēi)着妹妹”。(此时的多音字要让学生积累在书上。)
在护士的劝说下,母亲终于同意。